首页 > 资讯> 正文

竞争对手水滴上市破发轻松筹还轻松得起来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1-05-12 18:45:20  阅读:98957 来源:财经自媒体
竞争对手水滴上市破发轻松筹还轻松得起来吗

  来源:数科社

  截至5月11日收盘,水滴集团的股价已经从上市时最高的12美金一股,跌到了当下7.93美金一股,跌幅超过30%。就在上市发行的首日,其股价跌幅就接近20%。

  这一数据意味着,以华尔街为核心的西方资本市场,对水滴这种号称互联网新型医疗救助互联网模式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有投行分析师表示,这种现状或许意味着华尔街已经对水滴以及类似的模式投下了反对票,未来类似模式在西方资本市场融资的成功率可能会低很多。

  在这样的现实下,受到伤害最大的其实并不是水滴集团本身,毕竟他们已经成功上市,并且融到了自己想融到的资金,至于未来发展如何,正如创始人沈鹏所说:“资本市场要看长远表现”。

  真正对这一样的事实感到非常焦虑,并且有些手足无措的,其实是水滴的竞品平台,尤其是曾经在这一个领域开创先路,但却似乎在掉队的轻松筹。

  先行者轻松筹

  实际上后来被水滴玩得轰轰烈烈的网络互助,最早是由轻松筹开始的。

  公开信息显示,在水滴创始人沈鹏从王兴身边出来准备大干一场的2016年,轻松筹已经成立并正常运营两年了。

  当时做众筹医疗费用模式起家的轻松筹,在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内,打通了微信、微博和QQ等诸多社交平台,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底。

  也正因此,在2015年年底,轻松筹就轻松获得A轮投资人IDG领投的B轮1000万美元融资,而且这时的估值也比一年前上涨了近10倍。

  在2016年轻松筹推出轻松互助2个月后,便获得腾讯、IDG、德同资本和同道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当时公司估值迅速递增,以联合创始人于亮想不到的方式扩展到达3.5亿美元。

  当然,在资本的助力下,轻松筹的轻松互助上线不到半年就轻松获得超过600万的注册用户。而此时,水滴筹刚成立尚处于启动阶段。

  就在轻松互助出现的2016年年底,轻松筹终于取得保险经纪牌照,从而如愿推出“轻松保”业务,开始涉足互联网保险市场,网络流量最终变现的商业途径被打通。

  到2017年,轻松筹构建的“众筹+互助+保险”的三条核心业务线正式形成。两年后已经被水滴筹弯道超车的轻松筹,最终更名为轻松集团。在收购银川朵尔互联网医院70%股权之后,轻松筹集团旗形成5大板块,即轻松互助、轻松保、轻松筹、轻松公益和轻松健康。

  据光大证券研报显示,截止2020年7月,轻松互助参与分摊的健康会员数已突破6000万规模,互助金发放高达5.23亿元,在当时的网络互助市场中位居第三名。

  而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轻松筹旗下业务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共有用户约6亿,累计帮助253万个家庭筹集255亿元善款,这其中包括轻松筹也包括轻松互助。

  另外,官网有个消息非常显眼,那就是轻松筹合作保险公司高达100多家。这其实意味着,轻松保险才是两位联合创始人最关心的核心业务。

  而这样的现实背后,其实是最早互联网流量变现的一种模式。

  免费向收费导流的模式

  从互联网出现到当下,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但最早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无一例外都是先用免费的服务吸引用户,最终通过收费的业务来获取收入。

  不管是以信息为核心的新闻平台,资讯平台,还是以社交为核心的流量平台,都是这样一种由免费向收费导流的模式。只不过费用的收取方有可能不是用户本身,而是通过广告或者其他通过流量盈利的方式来分成。

  实际上,轻松筹的业务逻辑跟水滴极为相似,都是传统互联网流量思维的产物。

  一方面,在创立之初大张旗鼓搞营销得轻松筹和轻松互助,利用年轻人对健康的焦虑和希望获取稳定保障的心理,通过大规模的费用分担以及互助金收取的方式,变相强制性地使越来越多用户逐渐在平台上沉淀下去。

  另一方面,这些沉淀下来的流量又流向轻松筹设立的轻松保以及互联网医院的收费项目。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很多用户投诉在轻松筹参与相关筹款信息的同时,都会收到商业保险的信息和广告。

  聚集免费的流量再通过付费的商业模式变现,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流量变现方式。

  当然,轻松筹首先是一家企业,其次才是一个网络平台,对于企业来说盈利就是它的天职,所以寻找把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方式,是轻松筹这种平台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且轻松筹相对水滴来说,它的变现还有另外一个可能的途径,那就是互联网医疗。

  相关新闻显示,在投资朵尔互联网医院之后,轻松筹加大了在自己平台上向寻求帮助的用户提供医疗咨询以及药物销售等服务。

  根据媒体报道,轻松筹控股的朵尔互联网医院,已成功签约入驻3000余名医生在网上出诊及会诊,其中80%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

  而经过两年发展,现在这家互联网医院拥有1000万健康付费用户,20万精准肝病用户,300+主治级别以上肝病科医生,已经累计为上百万用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及药品配送服务。

  从这个角度上说,似乎轻松筹比水滴在业务上更有一些发展优势,毕竟和水滴全部把商业模型聚焦在保险上不同,轻松筹还引入了互联网医疗的概念。

  但实际上,轻松筹仅以现有模式登陆资本市场的话,很可能会被投行直接拒绝,原因就在于其目前的股权架构存在很大的问题。

  股权不清的黑洞

  为了增加控制,也为了方便在融资时推高估值,轻松筹的两位创始人,一直以来都是以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核心融资和控股平台。

  哪怕是轻松筹和轻松互助,乃至投资互联网医院,都是在这一个公司旗下运营的。而两位联合创始人加在一起控股超过90%的事实,也让这个平台逐渐成为融资的主体。

  因此,实际上轻松筹绝大部分的业务都是在这家网络科技公司发生的,不管是流量免费业务,还是有收入的商业业务。

  当然,为了符合银保监会的要求,这两位联合创始人共同出资还成立了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作为轻松保这一个在线保险业务的载体。同样为了与保险公司签约方便,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还100%出资成立了广州新成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或许是他们也考虑到在海外上市的情况,两位联合创始人把自己在两家企业运营主体公司中的股份,也就是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都分别抵押给了北京轻松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天津格林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而这两家公司,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背后又是由轻松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

  当然,轻松香港有限公司这个在他们创立伊始就成立的控股平台,现在不光包括两个联合控股人的股份,还包括其他几轮投资人的股份。一般情况下说,这样的股权安排用意已经十分明确。如果在香港本地上市,仅轻松香港这一个控股公司,就可以完成所有股份的分割和股权的投资事宜。

  但这只是针对一级VC投资市场,如果到了二级市场,尤其是投行的眼中,这样的股权模式,其实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黑洞。

  而轻松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由于绝大多数二级市场投资人不会细扒股权情况,会认为一级市场投资人从始至终投的都是轻松香港公司(包括商业模式部分),因此心理上会用商业模式部分单独的估值水平计算轻松香港公司的股权价值百科。实际上,因为轻松香港公司比真正的轻松筹商业业务部分多了一部分亏钱的轻松筹平台业务,估值应该比其商业模块单独估值低,还可能低不少。

  对于轻松筹来说,用原来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轻松保为主体的业务价格把整个集团一起卖出去,融资规模变大了,当然有好处。

  对一级市场投资者呢?他们手中持有的轻松筹股权,要么上市前被按两个部分的公允价值百科成比例兑换成香港公司的股权,要么香港公司直接按上市前轻松筹商业业务的单独估值把他们持有的公司股权买回来,怎么都是赚的。

  问题是,创业团队和前几轮的风险投资人都获得了收益,但对于真正的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来说,如果轻松筹现在上市,他们其实买到了一个混杂着亏钱生意的股票,而在相关的文件里边,大谈特谈的却是挣钱的那一面。

  其实水滴在之前的情况也非常类似,并且这样的行为已经引发了二级市场对于这类型企业的不信任。

  这也可能是轻松筹,未来上市将面对的最大风险。

  流量定义已变

  当然,除了股权问题,轻松筹被资本市场不看好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当下互联网流量本身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不管是水滴还是轻松筹,他们商业逻辑的底层,依然是第1代的互联网流量理论,也就是聚集免费的流量再通过付费的商业模式变现。

  这样的底层逻辑下,市场营销的核心就是如何去获取不重样的流量,而这带来了大量的浪费。

  根据《2019年度中国异常流量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互联网广告异常流量占比31.9%,较2018年增长1.7%。从一锤子买卖的单项交易转化来流量,带来了这样的现象:很多时候,“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却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

  反映在财务数据上,根据水滴此前披露的招股书,2019年水滴的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为人民币10.57亿元,而2020年的费用为21.31亿元,同比翻番。水滴亏损随之加剧,2019年亏损3.22亿元,2020年扩大至6.64亿元。

  根据财报,这笔销售推广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网络推广费用,还有一部分是地推费用。而在网络推广之中,水滴为了平台的发展,不得不每年投入巨资在到处打广告,想从其他各个的流量平台获取新增的流量,以维护自己平台用户的自然性增长,从而达到像商业模式导流的目的。

  跟他业务非常类似的轻松筹,每年也有巨资投入到网络广告的流量截取中。其中地推也是两家重金投入的部分,根据过往案例,为了拓展业务,轻松筹和水滴筹的业务员,经常出没各大医院,寻找那些潜在的筹款用户,并帮助他们完成一系列的筹款和发布的任务。甚至还爆发过几次在公开医院两家的业务员互相厮打的闹剧。

  实际上,用户对商品要有一个认知、了解、信赖到最终决策的过程。

  因此,对于轻松筹和水滴这样必须利用流量才能获取收入的平台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在不断拓展新的流量上,还不如加大力度练好内功,做好已有流量内部的运营与转化。

  如果做不了这样理论和运营模式的根本性转移,未来它即便是成功上市,也很可能遭遇现在水滴正在遭遇的现状。

  控制不住日益增长的流量成本,轻松筹盈利的路就一定不平坦。

  这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不接受反驳。

责任编辑:戴菁菁

原标题:竞争对手水滴上市破发轻松筹还轻松得起来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阅读